数字媒体的实验考古(一):移动设备 作者:蓬岸 Dr.Quest 编号:427608157 创建于:2021-10-30 09:56:02 修改于:2021-11-02 00:48:52 -------------------- “数字媒体的实验考古”是应黄孙权教授之邀,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网 络社会研究所举办的一系列实验课程,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课,关于这个系列课 程的详细信息,请参考:线下课程报名 | 数字媒体的实验考古 (Link: https:/ /www.caa-ins.org/archives/7960)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这样一个数字媒体的考古课程,主要是希望主要是希望能够让 大家来而认识一下这些历史上的重要的数字媒体和电子媒体。展示并尝试、上手 体验一下这些已经过时的媒体或者说“死媒体”、 “obsolete media - 废弃媒体” 以及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媒体设备。通过这些可以亲自体验的材料,去重新审 视一下今天我们所使用这些数字媒体的特性的来源。因为很多时候会发现一些媒 体技术的特性,它可能在今天其实没有什么意义,但实际上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 的作用。希望在上完这个课程之后,以后大家无论是做相关的创作,或者研究和 批评相关的作品,都能够对相关的技术能够少一分陌生而多一份了解。 在废弃媒体博物馆网站里,可以找到许多关于“废弃媒体”的信息 Museum of Obsolete Media (Link: https://obsoletemedia.org/) 在这个课程 ,每一期的都会讨论一个特定的主题:比如说这一期是移动设备,而下一期是网 络艺术,在2010年之前的Web会跟现在的情况颇为不同,不仅几乎没有HTML5(20 08年才发布,广泛应用则更晚),许多网络内容也需要依靠浏览器插件才能访问 。 对于每一期的话题,我会先试图讨论当时IT业界和日常使用这些技术的人们(也 就是普通用户)是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和设备的。接下来则会探讨和展示当时的新 媒体艺术家们用这些媒介做过什么样的作品。同时也会给一些关于特定媒体的一 些背景信息。 (Image: https://pic3.zhimg.com/v2-8d4ee8e3b2556a139f6f5f9396b5d5be_b.j pg) 上课当天所展示的移动设备移动设备 我们今天的要讨论第一个话题:移动设备,我带了好多小电脑:这其中有好多不 同类型的PDA,也包括电子词典和UMPC。为什么第一节课要给大家讲PDA和掌上电 脑这些事情呢?这是因为“移动计算”现在已经是可以说是人们使用计算机最普遍 的形式了:我们普遍都是低头族,这种证据随处可见,就好像这一会儿还有同学 在看手机。 正因如此,当我们今天去讨论人们如何使用计算机,去“计算”(computing / co mputation)的话,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,至少在今天的中国来说的话,是以智 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,包括它们所运行的苹果iOS或者安卓这样的移动操作 系统。 智能手机=PDA+通信 那么我们就正式开始关于移动设备的探讨,首先我们想一下什么是智能手机?智 能手机实际上就是一个带通信模块的掌上电脑。或许有比较关心苹果产品的同学 可能会记得,五六年之前有一种叫“苹果皮”的产品,就是一个用一个扩展件,把 iPod Touch变成iPhone。 (Image: https://pic4.zhimg.com/v2-eb82f6ba813b110b17499fc342d154ab_b.j pg) 这种把掌上电脑变成智能手机的配件,其实在199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,早期型 号的代表有上图中最右边的Handspring Visor Phone,而我带来的联想XP100+RG 100组合大概是2002或者03年的产品。通常XP100掌上电脑是单独销售的,但用户 如果再买一个RG100 GPRS马甲,就可以让XP100掌上电脑“穿上马甲”变成一部智 能手机。 联想无线背夹说明书:https://webdoc.lenovo.com.cn/lenovowsi/cskb/data/2 005-06-30/16523/XP100%20GPRS%E6%97%A0%E7%BA%BF%E8%83%8C%E5%A4%B9%E4%BD %BF%E7%94%A8%E8%AF%B4%E6%98%8E.pdf (Link: https://webdoc.lenovo.com.cn /lenovowsi/cskb/data/2005-06-30/16523/XP100%20GPRS%E6%97%A0%E7%BA%BF%E 8%83%8C%E5%A4%B9%E4%BD%BF%E7%94%A8%E8%AF%B4%E6%98%8E.pdf) 虽然说“智能手机”这种能够打电话的移动设备跟掌上电脑的联系要多过“功能机” 时代的手机,但为什么说今天的我们叫它“智能手机”而不是叫它“connected han dheld - 连线的掌上电脑”或者“communicator - 通信器”呢?即使“communicato r”这个叫法还曾经广泛用来描述一些介于电脑和手机之间的产品。 (Image: https://pic2.zhimg.com/v2-217bf84d50a40f5fb6a8f7e788085a59_b.j pg) 诺基亚曾经将一类介于电脑和手机之间的产品称为“communicator”通信器这是因 为在国内所有连接到电信网络的设备,都需要这个蓝色的入网标志,也就是“进 网许可证”。同时这些设备在工业管理部门也是作为通信设备,而非电脑来管理 。无论是在我国的工信部还是美国FCC,都需要对在本国销售的、连接到电信网 络的设备做类似的入网资质认证。同时这些设备的主要销售渠道也从电脑市场转 向通信器材市场,正是这些管理和销售的因素,构成了这种“能当手机用的掌上 电脑”被称作“智能手机”的基本原因。 (Image: https://pic2.zhimg.com/v2-a332e28ca8c2c03cfc9fca55240ca385_b.j pg) 蓝色的“进网许可”让这一明显与电脑行业联系的产品被划归通信产品管理“智能 手机”和“掌上电脑”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被科技巨头们有意的模糊和利用,比如 苹果就曾经试图将iPhone描述为对“功能机”的改进而非“掌上电脑”的延续,在20 11年苹果和三星关于移动设备触摸屏的法律诉讼中,苹果曾经做出这样的呈堂证 供: “Before the iPhone, cell phones were utilitarian devices with key pads for dialing and small, passive display screens that did not allow for touch control.” “在iPhone之前,手机是实用性的设备,有用于拨号的键盘和不允许触摸控制的 小型被动显示屏幕。”http://www.patentprogress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 12/11/Filing-75-Amended-Complaint-Apple-Samsung-I-18462.pdf (Link: htt p://www.patentprogress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12/11/Filing-75-Amende d-Complaint-Apple-Samsung-I-18462.pdf) From Case 11-CV-01846-LHK:Apple: Before the iPhone, cell phones were u tilitarian devices with key / Y U NO :: apple (Link: http://joyreactor .com/post/327170) (Image: https://pic4.zhimg.com/v2-3d4b186626b9e4d33ea35071211b0f9f_b.j pg) 这个描述后来成为了一个被人嘲笑的梗,因为早在1992年时候IBM Simon就已经 是一个装备有触摸屏,结合了PDA和移动电话的产品;而在2002年上市的Palm Tr eo 180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。我今天的展示设备里也有一款比图 中型号更新的Treo以及类似图中HTC i-Mate的Windows Mobile设备,最后一个才 就是刚才提到的初代iPhone,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种进化是连续的而非跳跃的 。很多时候IT业界会说他们的产品是多么的创新、多么的开天辟地,但这往往这 只只是营销话术而不是事实。 (Image: https://pic3.zhimg.com/v2-4ee8b1d480f70fc9fdf25cc762b982f2_b.j pg) 索尼的Clie TG50和Palm Treo 700都是“Palm”我今天会着重的会跟大家探讨的是 iPhone之前最主流的两个移动计算平台,一个是 Palm,其实“Palm”既是一个硬 件制造商的名字,国内叫“奔迈”,也是一系列使用它所开发的Palm OS操作系统 的移动设备的统称,比如索尼生产的Clie系列掌上电脑也被统称作“Palm”,因为 它们也运行Palm OS,并且兼容Palm的大部分软件。 (Image: https://pic4.zhimg.com/v2-309470819581e031320257a38715c33f_b.j pg) HTC Apache,国内市场上通常叫UT斯达康XV6700另外一个在iPhone之前发挥重要 作用的移动计算平台就是微软的Windows Mobile,也叫Pocket PC,在苹果和安 卓出现之前,移动计算市场上Palm OS和Windows Mobile这两个操作系统就像今 天的iOS和安卓一样,构成了一种双巨头的格局。 同步 2000年代每个掌上电脑用户学到的第一个新概念就是“同步”,这也是在移动互联 网出现之前移动计算设备和桌面计算设备最重要的功能区别之一。在2000年代, 许多移动设备是即没有Wi-Fi无线局域网功能,也没有蜂窝数据(手机网络)接 入的,同时移动设备的外设接口通常也很有限,一般来说都不能插网线和U盘, 许多型号甚至不能插储存卡(比如Palm Vx和更早的机型)。 (Image: https://pic2.zhimg.com/v2-ec1f6cde72aaf5cfbce0bd800085f191_b.j pg)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开始之前,“同步”是PDA与外界交换数据最重要的方式但作 为一种计算设备,与外界交换数据又是必须具备的功能,因此它们就需要通过数 据线连接到PC,并和PC进行“同步”,把移动设备上改动的数据传输到PC,并把PC 上改动的数据下载到移动设备上,“同步”可以维持PC和掌上电脑之间数据的一致 性,让掌上电脑成为PC的一个“影子”,这种运作模式叫做“PC伴侣”(PC Compani on)。 (Image: https://pic1.zhimg.com/v2-43307478ecb5d3eb9620d5240d6ff9e0_b.j pg) 右下角的Sync按钮是iTunes的同步功能如果有同学用过iPhone 3GS或者其他较早 的iPhone和iPod的话,可能也会用到过iPhone的同步功能,iPhone对应的桌面端 是iTunes,这与Palm有Palm Desktop,Windows Mobile有ActiveSync作为其对应 的桌面端类似。 无论是往iPhone里面传歌还是安装App,iPhone都可以通过先在iTunes上设置, 然后通过同步来安装,而把iPhone中的iWork编辑的文件传回PC,也可以通过iTu nes的同步功能实现。直到今天,iPhone仍然保留着这种从PDA时代继承而来的功 能。 使用 iTunes 将 iPhone、iPad 或 iPod 与电脑同步 (Link: https://support. apple.com/zh-cn/HT210612) 同步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没有网络或者网络太 慢的情况,它存在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相比PC移动设备的计算资源往往比较有限 ,支持的文件格式也较PC少,桌面端的同步软件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,将数据 转换成移动设备能够处理的格式传到移动端,而当文件在移动端修改后,再在同 步回PC的时候转换回PC的格式,从而有效减少移动端软件的复杂度。 移动交互:20年未变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的回顾一下PDA的功能和使用场景,在90年代末到2000年 代初PDA流行的那段时间里,国内对PDA有很多不同的别称,比如“电子记事本”和 “掌上电脑”,当然也有过很流行的广告词“手机、呼机、商务通,一个都不能少” ,“商务通”是当时流行的一个PDA品牌,在一些场景里也成了PDA的代名词。 一般来说“掌上电脑”通常是指那些比“电子记事本”功能更强大的,能够由用户自 主安装第三方app,具有开放操作系统的PDA产品。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Palm OS和Windows Mobile系统的产品在当时的市场上就通常会强调自己是“掌上电脑 ”而不是“电子记事本”。 (Image: https://pic4.zhimg.com/v2-2c0902c87900b553a6528a4cd9a1a98b_b.j pg) Palm Pilot的纸模型是经典的产品原型设计案例我们去看当时的PDA,特别是Pal m OS的产品的时候,会发现它跟现在的这种移动设备非常像,比如说它们都会有 4个快捷app热键,这种设计出现在1996年的Palm Pilot上,它是第一款Palm OS 掌上电脑,也是第一款在商业上成功的,口袋尺寸的触摸屏计算设备。 iPad及iPhone设计概念与20年前别无二致? - 手机设计 (Link: http://www.ed atop.com/mobile/114032.html) 在Palm Pilot之后出现的触摸屏式移动计算设 备几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Palm Pilot的操作方式,包括今天的国产手机也是 如此。比如我平时用的这款Vivo的安卓手机,它所使用的定制安卓系统Origin O S的主界面同样由底部的四个快捷app图标和占据大半个屏幕的app图标区域构成 ,而这种操作逻辑至今已经有25年了。 “四大天王”及其活用 源自PDA的“电子记事本”功能的,通过移动设备管理个人信息的实践已经渗透到 商业文化中,并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亚文化。使用移动app进行“GTD”,“时间管理” 在2000年代中期蔚然成风,并成为日后Evernote和Omnifocus这些流行app出现的 基础。 (Image: https://pic3.zhimg.com/v2-ff455c733098bb76745311a5ef9be846_b.j pg) 2000年代Hi-PDA论坛上关于GTD的讨论“电子记事本”的核心功能用术语来讲叫“PI M -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,个人信息管理”,Palm上的“四大天王” :行事历(Calendar)、电话簿(Phonebook)、待办事项列表(To-Do List) 、记事本(Notes)构成了PIM系统最经典的组合,几乎所有“GTD”软件都是这“四 大天王”的延申或扩展,比如Evernote是加强版的记事本,而Omnifocus是加强版 的待办事项列表。 如果对国内GTD的源流感兴趣,可以看一下 @邹小强 (Link: https://www.zhihu .com/people/90600a434f7b0820d1e618ef98247e87) 老师的《小强升职记》, 首版是2009年,几乎是国内GTD实践的活化石,另外 https://www.gtdlife.com/ tools/ (Link: https://www.gtdlife.com/tools/) 上关于Palm软件Bonsai的 介绍也可以更详尽的解释Palm在GTD中的用例。 接下来我要提到的一个软件,是ListPro,从名字可以看出,它也是一款增强版 的待办事项列表,但在Windows Mobile爱好者们的各种极限活用下,变成了一把 “瑞士军刀”,成为各类数据集的分享平台。 (Image: https://pic1.zhimg.com/v2-a787a8c838ad25afe4f4be0f4690e298_b.j pg) ListPro里的“杭州美食地图”比如说我展示的这份“杭州美食地图”展示了2004年 杭州餐馆的地址、联系方式、推荐菜品和评价,就像点开了穿越版的“大众点评” 。不同地方的爱好者们往往会把各自收集来的资料通过论坛分享,我这里还有好 几个数据库,比如“北京攻略”,“数字合肥”,“口袋南京”等等,是出游做功课的 好帮手。 (Image: https://pic4.zhimg.com/v2-b62557e8e6d4ccc8fd29afb4ad8bbbff_b.j pg) PDA另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电子词典,Windows Mobile上最成功的国产电 子词典软件Mdict到现在仍然是流行的手机词典软件之一。https://www.mdict.c n/ (Link: https://www.mdict.cn/) 而离线浏览(Web Clipping)这个功能可能对于今天的智能手机用户就有点难理 解了,离线浏览器的基本功能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先下载到PC,再通过同步功能 传到移动端去浏览。在90年代末、2000年代初,一方面许多PDA不带联网功能, 另一方面即使有联网功能流量费用也通常比较贵,而移动端新闻的需求又确实存 在着。所以就出现了这种间接的解决方案。 (Image: https://pic1.zhimg.com/v2-be7c9dacd341cb1720efd1490e92f31c_b.j pg) 使用iSilo打开一份Web Clipping,设备是IBM WorkPad C3,是Palm Vx的贴牌版 iSilo和HandStory在当时都是流行的移动端离线浏览软件,2005年被亚马逊收购 的移动端阅读软件MobiPocket也有类似的功能,值得一提的是,亚马逊电子阅读 器Kindle所使用的AZW格式就来自于MobiPocket。 在中国,官方和学界在提到移动端新闻服务的时候,往往更愿意提及由运营商主 导,通过MMS彩信和WAP支撑的“手机报”服务,而较少提及PDA的离线新闻浏览功 能。但在我看来,虽然手机报能够提供即时(WAP)和半即时(MMS)的新闻服务 ,但功能机时代的手机屏幕并不是一个适合阅读的设备;而PDA端离线浏览的操 作,更加接近于今天“今日头条”等新闻app的使用习惯。 (Image: https://pic2.zhimg.com/v2-8357f41d942c8ab80c33a739b03063e9_b.j pg) 可以连接到Mobitex网络的Palm VII,图片来自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 h?v=o69ki_86MIQ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与网页相关的技术也被用来开发一些早期 的网页应用程序,比如Palm的Web Clipping,最初被用在Palm VII设备上,它使 用的是Mobitex网络,是一种1G网络,速度只有8kbit/s,却是第一个广泛被使用 的LBS(基于位置的服务)平台。以及AvantGo,它能够缓存用户在PDA网站上的 操作,并在下次同步的时候提交用户的操作并获得结果。我们这里虽然还能够制 作Web Clipping Application(WCA,也叫PQA - Palm query applications), 但由于http://Palm.Net (Link: http://Palm.Net) 网关已经失效,而其使用的 通信协议也没有公开,所以我们只能制作完全离线运行的Web Clip Application 了。 在WCA的开发文件中可以了解到WCA是一种基于HTML的网页app开发框架: Develo ping WebClipping Applications for thePalm VII (Link: https://www.netme ister.org/palm/WCA/WCA.html) (Image: https://pic4.zhimg.com/v2-d2b8ee0029efcc2918caeaa75a963bcd.jpg ?source=382ee89a) Palm上的AR游戏Arcade Reality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79229310917 46816 (Link: 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7922931091746816) PDA另外 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游戏,三消游戏很大程度上就是在PDA上先取得成功的, 被国内爱好者称为“钻石矿”的Bejeweled!是当时国内PDA爱好者中必装的游戏之 一,而曾经火爆一时的Candy Crash则延续了这种成功。而大富翁、模拟城市、 帝国时代等流行的PC游戏也都推出过PDA上的移动端版本。除此之外,早期的增 强现实游戏也随着移动设备上摄像头的普及而出现,比如2007年出现在PalmOS平 台上的 Arcade Reality (Link: http://www.toyspring.com/arcade/) 就实现 了类似Pokémon GO的混合敌人和场景的功能,但早了整整9年。 Beam:红外线传送 在PDA的世界里,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,同时也是比较好玩的动作就是“Beam”, 也就是通过红外线来传递资料。在Palm用户社群中,用红外线来交换名片是“胖 友”(“Palm发烧友”的简称)之间最有代表性的接头暗号,长按Palm上的“电话簿 ”按钮就会出现红外线传送的标志,这时我将这台Palm的红外线接口对准另外一 部Palm,对面的Palm就会收到我设置的名片。Palm的这段广告展示了Beam的使用 场景。 (Link: https://www.zhihu.com/zvideo/1437592512752308224) 红外线作为90 年代末2000年代初移动设备最为普遍的无线通信方式,除了用于在移动设备间快 速传递信息之外,也被用于发布软件和数字营销,在当时一些展会现场会设置“B eaming Station”红外线传送站,向现场的PDA用户发布软件和产品资料,下面的 资料就是2001年底特律汽车展中道奇运用红外线传送作为数字营销的案例。 http://palmtoppublishing.com/dodge/index.html (Link: http://palmtoppub lishing.com/dodge/index.html) Palmtop Publishing Earns Prestigious Design Award for PDA Digital Mark eting Giveaway Project (Link: https://www.theautochannel.com/news/2001 /04/17/018692.html) 多媒体功能 在2000之后的PDA上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多媒体能力的增强,特别是使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Pocket PC丰富的多媒体功能最终在与Palm OS的竞争逐渐从 追随者走向领先地位,Windows Mobile内置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,可以直 接访问WWW网站,不过Windows内置的Pocket IE虽然与PC上逻辑相似,但并不算 好用,当时的爱好者还是更喜欢使用移动版Opera Mobile和后来的UCWeb,值得 一提的是,UC浏览器后来成为国内最流行的移动浏览器,并在2014年被阿里巴巴 收购。 (Image: https://pic4.zhimg.com/v2-d3eba4246072ee335a83b0b6be021ce7_b.j pg) Windows Mobile上也有一个Windows Media Player,它同样有着类似桌面Window s的操作逻辑,同时也兼容像MP3、WMA这样流行的网络音频格式。不过由于移动 设备性能的关系,在当时的Pocket PC上播放视频仍然需要专门压缩成分辨率较 低的移动格式,当然在当时的一些PDA网站上,也提供预先压制的视频下载。 此外,Adobe Flash和VRML等网络多媒体技术也出现在Windows Mobile上,我们 接下来要看到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,也用到这些浏览器中的多媒体技术。 调查一下(re)distributions里的作品 在千禧年前后,艺术家们在PDA平台上的创作逐渐多了起来,新媒体艺术家Patri ck Lichty在2001年上线了一个网上展览“(re)distributions (Link: http://ww w.voyd.com/ia/) ”,里展就示了许多PDA相关的作品。其中一类作品是较为简单 而直接的,比如Tom Kemp的Analysis,就是直接使用Palm掌上电脑的触摸屏和Te alPaint绘图软件进行数码绘画。 (Image: https://pic1.zhimg.com/v2-8f3f8b32c05bd5adf6bbcda08d3b5ee4_b.j pg) Tom Kemp的Analysis中的一副在TealPaint开发者的官网上有一个“画廊”栏目, 专门收集用户提交的,使用PDA和TealPaint创作的画作。 Palm Art Gallery of TealPaint PDA Pictures (Link: http://www.tealpoint .com/gallery/gallery.htm) 类似的,Olia Lialina创作的漫画Zombie & Mummy也使用了Palm和TealPaint作 为创作工具: ZOMB I E & MUMMY (Link: http://zombie-and-mummy.org/) Zombie and Mummy Introduction (Link: https://awp.diaart.org/lialina/di aintro.html) 而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Margaret Dolinsky的论文《Life Drawing: PDA Require d》 (Link: http://www.voyd.com/ia/dolinsky.htm) 则对PDA上的绘图有更多 的讨论。 而更多的创作则将PDA作为一种能够提供独特体验的内容展示平台,如Mark Amer ika的《How to be a Net Artist》(如何成为一名网络艺术家)就是一份为在P alm上的Acorbat Reader阅读优化的艺术出版物。 (Image: https://pic3.zhimg.com/v2-77dbc9d05d6e57e1bd59b81b1b3028e5.jpg ?source=382ee89a) GH Hovagimyan的作品EntertainMe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794051243 5564545 (Link: 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7940512435564545) 而GH H ovagimyan的PalmRants探索了移动设备作为影像播放装置的使用:EntertainMe (Link: http://artnetweb.com/gh/entertainMe.html) Chiaki W. Darcy的MetaSonic,Debra Hampton的from the edge,以及David Cr awford的lightofspeed ppc,Peter Dukes的Glasshouse都在尝试将Flash动画和 交互放进移动设备,而将PDA变成一种提供独特观看体验的媒介。 (Image: https://pic3.zhimg.com/v2-6bbd33dcd78b752992666226607d3762.jpg ?source=382ee89a) David Crawford,lightofspeedPPC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794090659 1203328 (Link: 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7940906591203328) Gregor y Little的PID使用了Windows Mobile运行VRML的能力,展示了一个触摸屏中的 三维空间,Orit Kruglanski则实现了通过触摸屏与文字互动的交互式诗歌。 (Image: https://pic3.zhimg.com/v2-07a97b4008b194ece6b2c01f94d30b80.jpg ?source=382ee89a) Gregory Little - PID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7943035238232064 (L ink: 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7943035238232064) (Image: https:// pica.zhimg.com/v2-c3f478c64cf4a8a9f5bf58d40c64167d.jpg?source=382ee89a ) Orit Kruglanski - Palm poems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81824423682 70336 (Link: 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438182442368270336) James Bu ckhouse和Holly Brubach的作品Tap,则在编舞家Christopher Wheeldon和交互 艺术家Scott Snibbe的帮助下创作了《Tap - 踢踏舞》,这个程序允许观众自行 编写舞蹈工作,而屏幕里的虚拟舞者会练习这些动作,并产生动作上的失误。Ta p程序生成的舞蹈动作还可以通过Beam红外线传送发送给其他的观众。 James Buckhouse In Collaboration With Holly Brubach, tap (Link: https: //www.diaart.org/program/artistswebprojects/james-buckhouse-in-collabo ration-with-holly-brubachtap-web-project)